重溫毛澤東同志的《實踐論》,對“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”有了更深切體悟。紀檢監察工作本質上是嚴肅的政治工作,既要依靠理論清醒確保政治堅定,更需以實踐自覺擔當使命。現結合學習思考和工作實際,體會如下:
一、深學細悟,筑牢監督執紀的思想根基
《實踐論》深刻把握“實踐是認識的唯一源泉”、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”,將“實踐—認識—再實踐—再認識”的辯證唯物主義知行統一觀,作為認識監督規律、提升監督質效的銳利武器。正如“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,你就得變革梨子,親口吃一吃。”紀檢工作面對復雜多樣的問題,絕不能停留在“紙上談兵”。例如,在近期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,整治違規吃喝問題,從最初“幾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”的困境,到如今“風腐同查同治”的深化,有效剎住違規吃喝歪風,正是源于“一桌餐”“吃公函”等隱形變異問題的深入調研和整治實踐。
去年,集團紀委總結多年監督工作經驗,出臺了《構建協同高效內部監督實施意見》,打造黨組織監督、紀檢監察監督、審計監督、職能部門監督、職工民主監督“五位一體”的大監督格局,緊扣黨的建設和生產經營,做到事前預防、事中控制、事后問責,形成監督閉環,這正是《實踐論》在紀檢監督工作中的具體運用。
此外,面對本單位的廉政建設和風險點排查,只有深入基層一線、走進職工群眾,才能真正掌握“四風”問題的新動向,發現并解決實際問題。
二、知行合一,提升監督執紀的質效
紀檢監察工作的生命力在于監督。學習《實踐論》,關鍵在于把“認識—實踐—再認識”的辯證法則轉化為監督執紀的具體方法,在“懲前毖后、治病救人”中發揮利劍作用。
在“發現問題”中堅持“實踐出真知”。監督的前提是發現問題,而問題只能在實踐中發現。只有親身參與實際工作,才能看清各種問題的本質。針對基層“微腐敗”隱蔽性強的特點,我們要改變過去“坐等信訪”的被動模式,開展“紀委書記走基層”活動,對各黨支部的黨性教育、廉政警示教育和日常監督落實情況進行督查,關鍵是要到基層一線傾聽職工心聲,群眾的“牢騷”和不滿,也是我們整改的重要方向。
《實踐論》指出,客觀世界始終處于不斷變化之中。作風問題頑固復雜,具有反復性,必須堅持在持續實踐中動態深化治理,發揮“釘釘子”精神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。違規吃喝整治的歷程實踐證明:只有始終保持“永遠在路上”的清醒,才能讓作風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。
三、淬煉鐵軍,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
紀檢監察機關是黨的“紀律部隊”,隊伍建設必須以《實踐論》為指導,在學思踐悟中不斷提升履職能力。毛主席在《實踐論》中批判教條主義者只依賴理論而忽視實踐,這對紀檢監察干部有著深刻的現實警示意義。
在“學用結合”中破解“本領恐慌”。今年,集團紀委在推進規范化、法治化、正規化“三化”建設過程中,青口紀委主動學習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相關案例警示教育材料,集中剖析典型案例,以案促改,提升政治自覺。同時,注重實戰練兵,推行“以干代訓”“崗位練兵”,選派紀檢干部到集團紀委跟班學習鍛煉。正如《實踐論》所說,一切真知都來源于直接經驗。只有在監督執紀的具體實踐中,才能真正練就“火眼金睛”。
在“自我革命”中永葆政治本色。紀檢監察權是“治權之權”,更需要在實踐中接受檢驗。要不斷加強黨性修養,上半年我參與了公司黨委組織的東海“緬懷革命先烈,傳承清廉基因”紅色教育研學活動,以及灌南上馬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的紅廉之路,進一步厚植清廉根基。同時,強化自我監督和自我約束,自覺執行“八嚴禁”、網絡言行“七不準”等相關要求,主動接受各方監督,做紀檢人的表率。這正是踐行《實踐論》,通過自我加壓和動態修正,確保隊伍始終忠誠可靠。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。我深刻體會到,紀檢監察工作的價值就在于通過一次次具體實踐,讓職工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。作為新時代的紀檢人,我們要始終以《實踐論》為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,既做“理論家”,更當“實干家”,在監督執紀的生動實踐中深化認識、提升本領,以“永遠在路上”的堅韌和執著,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貢獻力量!